电影解说类短视频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3)

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三,被动接收和主动创造之间的矛盾。过去的课堂上对于视频资料的播放,基本上是学生看、老师讲,加上文学类课程注重讲授的学科特性,就停留在了

第三,被动接收和主动创造之间的矛盾。过去的课堂上对于视频资料的播放,基本上是学生看、老师讲,加上文学类课程注重讲授的学科特性,就停留在了被动接收的层面,而现在的教学改革要求“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不能只停留在被动接收的层面,要进入到主动创造的阶段。这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进行播放短视频和制作短视频的结合尝试。如今的文学院中文系教学也逐渐加大了文化创意方面的内容,在外国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入了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播放和讲解,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在看完外国文学作品和电影之后,进行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制作。体验式教学是学生以现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制作电影解说类视频,过程包括前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观看改编电影、学习视频制作技巧、小组讨论制作主题、参与者分工合作制作视频等,不仅可以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新的授课方法进行有效结合,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作品,掌握更多文化技能,更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作品完成后,教师针对作品的优缺点加以点评,引导学生认识不是为了制作短视频而制作,目的是“将理论内化为品质,锻造为能力。”[7]文学院学生不是专业的传媒工作者,技术上生疏,刚开始学生的短视频作品质量都一般,出现的问题有待于实践中慢慢摸索解决,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拓展了学生对于外国文学的知识视阈,操练了文化创意相关的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在外国文学教学中运用电影解说类短视频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其具备和课堂契合的教学优势,同时要针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规避,采用合理的应对方法,利用电影解说类短视频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升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完善更全面的学术思维,掌握更多元的文化技能,全方位提高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1]戴尔.视听教学法之理论[M].杜维涛,译.北京:中华书局,1949:3.

[2]司俊琴.影视资源与外国文学教学[J].社科纵横,2018,33(05):130-133.

[3]曹芝恩.在汉语教学中开设影视课程的研究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1:23.

[4]黄瑞璐.自媒体电影类短视频的文化症候——基于微博平台的考察分析[J].北方传媒研究,2019(04):45-49.

[5]徐雄庆.当代传媒视野下对高校影视教育的几点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9,3(19):190-191.

[6]沈夏林,周跃良.论开放课程视频的学习交互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02):84-87.

[7]柴素芳,沙占华.微电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载体——以河北大学微电影教学法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44-48.

早在20世纪初,借助视听辅助媒体改进教育信息传递的过程、从而迅速使学生获得信息的“视听教育”理论就已开始发展。[1]随着大学校园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运用,现代大学生对视听资源的需求增加,以及外国文学教学本身的差异性要求,在外国文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影视资料的运用已成为一种可行性及趋势。目前国内对于影视资料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集中在中学历史与中学语文学科的探讨上,对于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影视资料运用研究成果较少,较多在探讨影视资料的选取原则和教学策略等大方向的问题,而对影视资料中具体类型的应用研究探讨较少。实际上影视资料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本文仅集中探讨外国文学教学中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运用,试图分析此类短视频在外国文学中与教学的关系、所具有的优势、应规避的问题与应对的方法。一、电影解说类短视频与外国文学教学的关系外国文学中早已有大量优秀的小说被改编为电影,如《奥德赛》、《十日谈》、《哈姆雷特》、《傲慢与偏见》、《巴黎圣母院》等,与外国文学密切相关的西方文化背景包括历史、神话、宗教等方面的知识材料也有电影呈现,如《特洛伊》、《罗马帝国沦亡史》、《十诫》、《哥伦布》等。电影被看做是文学传统以不同的形式在新媒体时代为学生所接受,尤其是文学院学生所接受的一种呈现。“在图像时代,文学教师肩负着文学研究和传播的责任,应当正视传统的‘文本文化’与电影、电视、网络等‘形象文化’的互动协作关系。”[2]因此,在课堂上引入外国文学相关电影资料非常有必要。同时,由于课堂时间的实际情况,对电影视频的播放需要做时间上的限制。根据McGovern的研究,他提出“有时候为了更深入地教学,播放的时间调整为3-4分钟左右更好。”[3]视频时间过短,一个故事或一个知识点解释不清晰,就没有引入的必要,而视频时间过长,则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超出教学内容之外,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进度。因此,在大量的电影资料当中,外国文学最适合采用的视频类型就是电影类短视频。电影类短视频还分为:(一)电影解说类、(二)电影资讯类、(三)电影知识类、(四)电影批评类、(五)电影混剪类、(六)综合类。[4]其中,电影解说类短视频通过重新剪辑电影原视频、配上自己录制的解说词,以个人角度高度凝练地叙述故事内容,让受众在短时间了解电影的故事概貌。相较于其他五类更着重从视听语言的分析评价电影、传播资讯,电影解说类短视频如网上盛行的“x分钟看完xx电影”系列,更着重对电影作品进行情节框架和人物关系的梳理,解读单部电影作品的内涵,也是时下大学生们最为关注的短视频形态之一,非常适合与外国文学教学进行关联。二、电影解说类短视频运用到课堂教学的优势首先,电影解说类短视频运用到外国文学教学中具有极强的便捷性。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需要运用一些名著改编电影来辅助教学,同时需要课前对视频进行剪辑来控制时长,但视频编辑需要一定的专业性,给许多教师带来困扰。教师自己剪辑短视频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声音庞杂、画质粗糙、拼接痕迹明显、声音和字幕不匹配以及教师本身时间精力有限等。互联网上既有的电影解说类短视频刚好弥补了这一空缺,许多优秀的短视频up主(短视频发布者)具有极强的剪辑能力,相关的作品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选取不同发布者的不同作品,与自己的教学方案相匹配,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其次,电影解说类短视频与大数据时代智慧教学的契合度高。在“双一流”的建设背景、打造中国金课的时代需求下,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都要求教师要提高对在线教育教学的认识,提升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课程。在2020年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特殊时期,各大高校停课不停学,教师们利用不同智慧课堂教学工具比如雨课堂、课堂派、学习通等进行线上授课。课前的视频观看环节,除了mooc(慕课)上的精品课程视频,一些短视频诸如与课程相关的电影类短视频资源就可以直接利用进来,不用教师自己再去制作视频、讲解作品。因此,电影解说类短视频对于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也提供了可利用的资料来源。第三,电影解说类短视频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在实际授课情况中,发现学生普遍对外国文学作品不熟悉,即使布置了课前阅读作业,也很容易被忽略,课堂上一下子进入到对经典作品的精讲、细讲,学生意兴阑珊,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介入来设置教学情境是外国文学教学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短视频的播放可以极大缩短学生和教学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推进教学活动的展开。同时要意识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代际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传统的课堂情境设置中,教师创设的情境有时候离学生太远,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有些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阶级批判论,现年龄阶段的学生基本上不太理解,就无法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电影类解说短视频会从一个购物狂的角度去解读包法利夫人,就能让从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们能够理解包法利夫人的一些离经叛道的行为和导致的悲剧后果。在近几年的课堂实践上也证明引入了电影解说类视频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高度调动,对外国文学的深度理解变得轻松、高效。第四,电影解说类短视频增大教学的容量。电影类短视频具有时间短、主题完整、时效性强、信息新的特点,学生观看短视频的过程也是其理解信息与建构信息的过程,在理解情境的基础上用视觉思维对文学文本进行理解,同时对外国文学作品涉及到的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领域进行再认知,开拓社会文化知识视野。如在讲《巴黎圣母院》时,有的电影类短视频中会代入对西方宗教与世俗的简要介绍,用王权与宗教之间的矛盾冲突来解释,有的电影类短视频着眼于克洛德主教在宗教束缚下内心的爱与癫狂来解读,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影视教育不是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教育,反而是媒介教育,以人文学科为主的通识教育培养视觉思维,人文底蕴和鉴赏能力。”[5]一开始引入电影解说类短视频是为了辅助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主题内容上的理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对学生理解外国文学和西方文化都有全方位多维度的帮助。三、需要规避的问题和应对的方法第一,短视频观看与文本细读之间的冲突。引入短视频教学存在的争议大多集中在网络视频的碎片化特征与文学教学所要求的文本细读之间产生了本质上的冲突。短视频的碎片化这一特性使得内容生产的娱乐化、庸俗化,会导致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较为片面零散、缺乏整体性,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学生容易停留在短视频带来的即刻愉悦中,而没有对视频相关的教学内容产生深入了解的冲动。即使教学手段有所变化,但是文学课程仍然是需要对文本进行细读,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语义、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的深度阐释和创造性理解,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因此,短视频的介入要引入教学机制,不仅要进行比例控制,也要有内容上的引导。需要把握的一个原则是:“信息在需要的时候要呈现,同时也才呈现。”[6]视频的时长要控制,在适宜的时机播放片长五分钟左右的视频,视频的播放量也要严格控制,一次课最好播放一到两次的视频,不能因为学生感兴趣就将比重增大。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视频只能是辅助材料,而不能作为主体,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这也是电影类短视频比电影全片播放更合适课堂的原因所在。同时,短视频不能只播放就了事,还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结合课堂对其进行内容上的深化引导,让学生不能停留在短视频的即刻愉悦上,还要坚持文本的细读与深耕。总之,通过比例的控制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短视频中接收到有效信息,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创造性理解,而不是停留在娱乐性感受上。第二,视频解说词单一与作品多元化解读之间的矛盾。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特点是独白叙事,其中“我的在场”需要辨析,尤其是独具特色的短视频up主会有明显的作者风格,如“谷阿莫”、“刘哔电影”、“老邪说电影”、“阿斗归来了”等up主,各自操持一方口音,非常具有辨识性,同时,为了吸引固定粉丝群体,这些系列解说视频的创作者,他们在不同的解说视频里的开场白是一致的,解说所有电影都会有同一套解说词汇,套用同一个模板,相对于传统解读来说有非常明显独特的风格来吸引眼球,但看多同系列作品之后也会导致固化思维、千篇一律的感受。如果只采用一个创作者的视频,很容易变成为创作者背书,也会让学生走入用一个模板解读所有文学作品的误区。另外,自媒体背景下影视传播是多元共存的,所以各种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质量也良莠不齐,有些电影解说类大咖做的非常好,但也有很多电影解说类up主套用成功走红的视频博主的做法,生搬硬套解释电影。很多up主自己都没有摸透这部电影,只有夸张化的对电影主题和情节的概述,对细节的把握很不到位,容易让学生误以为作品只要了解了主题和情节中比较具有噱头的内容就可以了,也走入了作品分析的死胡同。因此,对用于教学的电影解说类短视频,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专业水准和审美品位来进行筛选,要过滤掉质量不过关的短视频,根据自己的教案内容来选择可取的雅俗共赏的短视频,如果没有,宁可不补充,也不要为播放而播放。在筛选视频上,不能以是否有趣或者是否具有噱头作为选择的标准,而要用视频内容是否有提供对课堂有所补益的观点,是否制作精美提供审美上的愉悦,是否通过画面、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补充了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等标准来选择优秀的作品。短视频要配合课堂,而不能游离之外。课堂上不要重复播放同一个up主的解说类短视频,避免思维上的固化,同时,为了不让学生一味地接受短视频的单一解读,教师要在课堂上对播放的短视频的解说词进行再解说,对其中有趣的解说点进行解释和补充,对于偏颇的地方进行引导和纠正,并阐述教师自己的看法和解读态度,尽可能刺激多元化解读思维的萌发。第三,被动接收和主动创造之间的矛盾。过去的课堂上对于视频资料的播放,基本上是学生看、老师讲,加上文学类课程注重讲授的学科特性,就停留在了被动接收的层面,而现在的教学改革要求“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不能只停留在被动接收的层面,要进入到主动创造的阶段。这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进行播放短视频和制作短视频的结合尝试。如今的文学院中文系教学也逐渐加大了文化创意方面的内容,在外国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入了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播放和讲解,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在看完外国文学作品和电影之后,进行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制作。体验式教学是学生以现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制作电影解说类视频,过程包括前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观看改编电影、学习视频制作技巧、小组讨论制作主题、参与者分工合作制作视频等,不仅可以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新的授课方法进行有效结合,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作品,掌握更多文化技能,更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作品完成后,教师针对作品的优缺点加以点评,引导学生认识不是为了制作短视频而制作,目的是“将理论内化为品质,锻造为能力。”[7]文学院学生不是专业的传媒工作者,技术上生疏,刚开始学生的短视频作品质量都一般,出现的问题有待于实践中慢慢摸索解决,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拓展了学生对于外国文学的知识视阈,操练了文化创意相关的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综上所述,在外国文学教学中运用电影解说类短视频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其具备和课堂契合的教学优势,同时要针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规避,采用合理的应对方法,利用电影解说类短视频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升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完善更全面的学术思维,掌握更多元的文化技能,全方位提高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参考文献:[1]戴尔.视听教学法之理论[M].杜维涛,译.北京:中华书局,1949:3.[2]司俊琴.影视资源与外国文学教学[J].社科纵横,2018,33(05):130-133.[3]曹芝恩.在汉语教学中开设影视课程的研究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1:23.[4]黄瑞璐.自媒体电影类短视频的文化症候——基于微博平台的考察分析[J].北方传媒研究,2019(04):45-49.[5]徐雄庆.当代传媒视野下对高校影视教育的几点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9,3(19):190-191.[6]沈夏林,周跃良.论开放课程视频的学习交互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02):84-87.[7]柴素芳,沙占华.微电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载体——以河北大学微电影教学法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44-48.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网址: http://www.wgwxplzzs.cn/qikandaodu/2021/0202/436.html



上一篇:电影解说类短视频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陈瘦竹早期著译研究

外国文学评论投稿 |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外国文学评论版面费 | 外国文学评论论文发表 | 外国文学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