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

1935年,遵义会议后取得最高指挥权的张闻天,后

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虽说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尤其是革命前进的道路,都是曲折而繁复的。 就像我党的发展道路一样,因为在某些特定时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并且在错误的领导下,走了一些弯路,其中

虽说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尤其是革命前进的道路,都是曲折而繁复的。

就像我党的发展道路一样,因为在某些特定时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并且在错误的领导下,走了一些弯路,其中很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最终红军被迫转移。

后来在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之前的李德和博古的错误领导,并且把最高指挥权授予了张闻天,后来他怎么样了呢?


有文人情怀的革命家

张闻天,1900年出生在上海南汇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期,他目睹了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想要寻找一条可以救国的道路。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走上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暴行的道路。?

他从小就热爱文学,希望可以用自己的笔和文字唤醒国人日渐麻木的灵魂。

1920年,当时中国的青年掀起了一股出国的热潮,他们都希望可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文化知识,然后回来建设更好的祖国。 张闻天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东渡日本。

在日本,他一边自学日文,一边阅读各类书籍,同时,他和田汉等文学青年往来甚密,这些都影响了他日后想要从文的决心。


后来,他从日本回到国内,开始对于各位中外文学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拜读托尔斯泰、泰戈尔、罗素等人的文章,并且开始翻译托尔斯泰的文学巨著,后来这些翻译作品公开发表,在整个文学界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一年后,张闻天前往美国勤工俭学,他英语流利,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图书馆内阅读各种文学作品,与此同时,他还在旧金山华侨中文报纸《大同晨报》的做编辑工作。

在美国的这段时间,他大量翻译和评论了外国文学巨著,在3年不到的时间里,翻译了约50万字的作品。

和我国其他领导人不同的是,张闻天是文人出身,他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日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希望可以从事和文化教育相关的工作,这也为他后来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从幕后走到台前

后来张闻天又远赴苏联学习工作,多次出国学习的经历开阔了他的眼界,同时也让他可以用更先进、更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各种事情。?

1930年,张闻天从苏联回来,很快就受到了重用,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 随着他的个人才能不断得到施展,他在党内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后来,他成为当时中央政府的二号人物,仅次于博古。 1933年,他跟随红军撤退到延安,亲眼目睹了博古在许多方面做出的错误决定,执行错误的路线,给红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他也由此产生了许多怀疑。

长征出发后,他和我国第一代领导人走到了一起,他们的思想互相影响,从而组成了反对李德、博古错误领导的“中央队三人团”。

用张闻天自己的话来说,“给遵义会议的伟大胜利放下了物质基础”。这也为后来的扭转局势奠定了基础。

湘江战役之后,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人数从最高峰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只剩下3万多人,但当时博古和李德仍然坚持部队北行,去和红二、红六方面军汇合。 关键时刻,张闻天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制止了他们错误的决定,避免又一次的重大伤亡,为红军之后能够顺利展开反击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闻天同志是有着坚定信念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虽然之前长期从事文职工作,但是他对于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后续发展都有着深入的理解。?

在关键时刻,他能够认清形势、分析当前局面,并且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些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又一次回到了幕后

经过了这次的事件,张闻天清晰的认识到,若想要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得需要主席出马。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1935年,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了,他在会上做了报告,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途中的错误领导,矛头直指博古和李德。

随后,正确的意见在大会占据上风,张闻天被推选为总负责,接替博古的职务。

他在取得最高指挥权后,非常支持主席在军事上的领导地位,确保了红军顺利到达陕北,取得了长征的关键性胜利。

但是,他并没有好大喜功,而是积极让贤

。 1938年,他不再担任总负责人

,而是转向了自己更加擅长的军事研究工作。

他一直非常敬重主席,却从来不盲目,有独立见解并且愿意不断探索。 在离开领导岗位后,他深感自己缺乏经验,于是前往农村调研视察,后来,他提出了一个让农民生产致富的设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虽然无法实现,但现在来看,还是非常有远见的想法。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网址: http://www.wgwxplzzs.cn/zonghexinwen/2020/1008/335.html



上一篇: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作家残雪的“创造性阅读”体
下一篇:留下1700万字文学译著,翻译家郑克鲁安然告别世

外国文学评论投稿 |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外国文学评论版面费 | 外国文学评论论文发表 | 外国文学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