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中外文化交流观念从穆天子传到海(2)

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西王母为天子谣:“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

西王母为天子谣:“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唯天之望。”[5]161-162

在第一首诗中,西王母表达对周穆王这位中原天子远道而来拜访的感激之情,以及盼望其能再次眷顾的心愿。周穆王则表示,他回国后要安定华夏,只要天下太平,财富分配均平,也即天下没有穷人,则会再来。西王母在第二首中则倾诉了自己身处荒远西土的悲哀以及对中原天子的眷恋。由上可见,西王母对中原大国充满了尊崇、敬仰、向往,周穆王则充分展示了大国之君的威仪以及心系天下的雍容气度,其优越感不言而喻。

《穆天子传》所表达的中西交流观念基本奠定了后世小说中西文化交流模式。周天子既有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又有家国天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周天子与各部各邦之间的交流始终是和平、友好的。

二、《西游记》:天朝意识的理性与开放、友好、平等的交流观

“取经”一词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吸取他国、他人经验的代名词,这个词正是出自于《西游记》。历史上玄奘从长安出发,只身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求法,前后历时十几年,行程数万公里,带回了六百多部佛经。唐僧可谓是唐代丝绸之路上伟大的探险家、文化交流使者。《西游记》正是取材于玄奘西天取经的历史事件,唐僧从南赡部洲出发,途中收了三个徒弟,师徒历经十四年,远涉千山万水,行程十万八千里,最终到达西牛贺洲的灵山求取真经。

《西游记》体现出来的中西文化交流观是开放、友好、平等,因此昭示着天朝意识的成熟。小说中“天朝”出现六次,虽然也有孙悟空对妖怪的反击之言:“我东土古立天朝,久称上国,汝等乃下土边邦。自古道,上邦皇帝,为父为君;下邦皇帝,为臣为子。”[8]461但从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动因以及与西方各国的交往模式来看,《西游记》中表现出来的天朝意识非常理性,既没有对他国居高临下的傲慢,也没有盲目的夜郎自大,而是能够客观、公允地看待和处理自身以及与他国的关系,从而表现出唐朝的大国气象,也表现出天朝意识的成熟。

从动因来看,唐僧出使天竺表现了唐朝开放的、学习他国的中西文化交流观念。唐僧西天取经,一方面是因为东土大唐所在的南赡部洲,是天下四大部洲中最野蛮最残暴的洲。小说借如来之口对天下进行一番评论:“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众生愚蠢。”[8]83小说借佛主之口批判南赡部洲愚昧落后,赞美西牛贺洲文明进步,从中表现出一种开放的自我批判意识。另一方面,唐代的宗教文化尚处于落后状态。唐太宗听观音菩萨说,唐朝的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而西天天竺国如来处的大乘佛法则佛法无边,能劝人为善,解百冤之结,消无妄之灾,因此派高僧玄奘到天竺国求经。从中可看出唐朝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具有一种开放的、向他国学习的交流观念。

从交往模式来看,取经队伍主要秉承正义、友好、平等的原则与沿途各国交往。从小说情节发展来看,唐僧师徒至少从第十八回开始已经进入西牛贺洲,唐僧在向女儿国国王介绍猪八戒时曾说:“第二个(徒弟)乃西牛贺洲乌斯庄人氏。”[8]642唐僧收猪八戒为徒是小说的第十八回,从第十八回到第一百回,小说故事主要发生在西牛贺洲,而如来眼中“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的西牛贺洲领地上,恰恰上演了一幕幕妖孽横行,国家蒙羞,无辜受难的人间悲剧。在比丘国,国王被妖魔所缠,宠信妖女,听信妖言,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男孩的心肝做药引,迫使满城百姓献出自家孩童。而狮驼国更是名存实亡,君臣、百姓早在五百年前就被妖怪吃了,国中尽是妖怪。总之,西牛贺洲并非祥和理想之境;相反,恰恰是如来形容南赡部洲的“贪淫乐祸,多杀多争,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的景象。而作为东土来的外来使者,唐僧师徒对于西牛贺洲各国以及沿途各地的妖怪横行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秉承正义、友善的原则,帮助西牛贺洲诸国降妖除魔,消除灾难。如在比丘国,为了保护无辜的孩童,孙悟空与妖怪斗智斗勇,最终让一千一百多个孩童得以保全性命,全城百姓感恩戴德。诸如此类,唐僧师徒虽来自南赡部洲,但本着维护正义、慈悲为怀的原则,一路上为所到国家消灾除难,因此获得了西牛贺洲诸国的尊重和赞誉,并最终获得菩萨和佛主的认同,取得了真经。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过程可谓是扫除人间妖孽,传播东土大唐的慈悲、友好、正义的过程。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网址: http://www.wgwxplzzs.cn/qikandaodu/2021/0428/490.html



上一篇:欧盟发布外国补贴白皮书的背后
下一篇:不断变美的明代制造

外国文学评论投稿 |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外国文学评论版面费 | 外国文学评论论文发表 | 外国文学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