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现代英国小说史

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位学者能否真正为人记得,他的作品便是最好的验证。近期,笔者受出版社之托,有幸校读了侯维瑞教授《现代英国小说史》新版修订稿,由此得以沉下心来,细细品味这部篇幅不算

一位学者能否真正为人记得,他的作品便是最好的验证。近期,笔者受出版社之托,有幸校读了侯维瑞教授《现代英国小说史》新版修订稿,由此得以沉下心来,细细品味这部篇幅不算太长的文学文类史。以往读文学史,总带着一丝偏见,觉得作者往往只是简单地按时间脉络介绍了若干知名作家,将其生平大事一一罗列,并汇编一些原文片段,稍加甚至不加评注,供读者赏析。这样的“史书”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多是个介绍、概览的入门书目。

翻开侯维瑞先生的《现代英国小说史》会发现,他筛选和梳理英国文学作品的思路自有一番高度。秉承茅盾先生对于外国文学评介的基本原则,即“第一,知道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平及其所处时代的思潮主流;第二,知道这位艺术大师从他本国的文学遗产中继承了什么,从别国的文学名著中学习了什么,从同时代的不同流派的作家方面受到了什么影响”,侯维瑞力图将这本小说史变成一本“文学发展史述、作家评传、故事梗概和作品分析四位一体的指导读物”(侯维瑞,1985)。介绍一位作家的生平大事、作品故事梗概及其成就并非难事,真正的难点是阐释清楚为何这位作家的作品被奉为经典,其经典性究竟在哪里,以及文学脉络在其作品中产生了何种发展和流变。对这些问题有了认识,读者就不会迷失于卷帙浩繁的文学世界。

可见,侯先生在编撰初始就秉承着中国文人治学的标准,对英国小说的主题、发展、传承与思想来源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探究和梳理,既有的放矢地选取了现代英国小说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又能入木三分地评述他们作品的特点。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导论部分。其中,他就现代主义小说的内容、结构形式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概念梳理和精要阐述。侯先生治学的自我要求体现了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所阐发的文人治学的三重境界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文人治学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重境界。,以及梁漱溟先生一生践行的做学问的八个层次2梁漱溟于1928 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的讲演中提出了做学问的八个层次,即:形成主见;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融会贯通;知不足;以简御繁;运用自如;一览众山小;通透。。

本文试图从侯先生在书中对英国现代小说的分类;批判深度及被引用情况;批判蕴含的“中国立场”;以及突破、创新与不足这四个角度来考察和评价《现代英国小说史》。同时,本文也试图客观地讨论该作品在同类作品中的地位和价值。

不拘一格的分类梳理

在对现代英国小说家及其作品的选择分类上,侯先生既客观严谨又不拘一格。他本人也曾为分类的问题头疼不已,但最终选择了不囿于时间线索,按照文学思潮和流派的交替更迭作为分类的依据,“以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交替占统治地位这一现象为线索”(侯维瑞,1985)。在此书出版之际,这样的分类和章节安排在国内外同类著作中显得别具一格,目的是“为了从英国小说眼花缭乱的变化中理出一个大致清楚的头绪和脉络来,同时又保持每个作家介绍的完整性”(侯维瑞,1985)。作者继而客观审慎地点评了如此分类的优势和缺点,即“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一种复杂纷纭的局面明朗化、条理化,而缺点则在于有可能使一个丰富的、复杂的发展过程简单化和孤立化”(侯维瑞,1985)。这一谦逊又清醒的自评足见侯先生精益求精的学术追求。显然,于读者而言,读文学史的价值和意义,除去对历史上的文学发展形成一个宏观的概念和时间线外,更重要的是不被过于简单或者复杂的分类、或辐辏的作品弄昏了头脑,而是能厘清文学的发展脉络,并深入理解、认识作家自身的风格、作品特色,以及其与文学传统、时代思潮的关联。利用文学思潮的流变来归类、梳理文学作品,并在点评作家作品特色的同时厘清其所继承的文学传统,有助于读者更迅速地把握作品的标志性特点,以及作家的文学、文化身份和定位。因此从读者视角及认知论的概念出发是一种更便于理解和记忆,且行之有效的分类梳理方式。

但这样“贴标签”的分类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时代特征不鲜明的作品难以归类,一些作品多样化或没有明晰派别身份的作家也会陷于尴尬的境地。而侯先生对于自己分类方式的缺点并非视而不见,他通常会进一步精细化地梳理作者作品,并辅以补充式的解读和说明,避免了因为文学思潮分类方式而导致的疏漏和偏颇。例如,第二章“现实主义的延续”中介绍的第一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1946),其创作题材十分多变,仅用基于文学潮流的分类方式不足以概括其作品特征。对此,侯先生进一步将其作品分为三类,即“科学传奇”“社会讽刺小说”“阐述思想的小说”,并点明只有“社会讽刺小说”体现出了威尔斯的现实主义倾向(侯维瑞,1985)。而在三类作品的安排上,考虑到第二类小说更具英国现实主义传统的特征,因此侯先生在权重和内容分配上也有明显倾斜,做了较多的文本分析。而对于第一、第三类别的介绍,该书都各选取了三部作品加以详述。例如,“科学传奇”子标题下,侯先生详细评介了《时间机器》《星际战争》《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三部小说 ,对其他七部同类别的小说仅做了简略介绍。同样的处理手法也体现在对“阐述思想的小说”的评介中。而在“社会讽刺小说”子标题下,侯先生分别介绍了《爱情和鲁维轩先生》《吉普斯》《托诺-邦盖》《波里先生传》,并用了相当的篇幅来介绍小说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在结尾处,侯先生还特别提及威尔斯写过的另外一些社会题材小说,选取并大略介绍了如《布列脱林先生已把它看穿》《裘恩与彼得》等作品,从而进一步囊括“社会讽刺小说”无法涵盖的其他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小说。可见,侯先生并未囿于自己的分类方法而忽视了作者的其他重要作品,而是尽可能全面地概括、评价、分析作品种类繁多的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这种补偿式的分类方式还被进一步运用到了其他诸如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爱·摩·福斯特,约瑟夫·康拉德,奥尔德斯·里奥纳德·赫胥黎等创作风格多样化的作家身上。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网址: http://www.wgwxplzzs.cn/qikandaodu/2021/0722/530.html



上一篇:论宁信而不顺鲁迅的翻译思想之一
下一篇:扶贫人英雄传评长篇非虚构作品扶贫志

外国文学评论投稿 |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外国文学评论版面费 | 外国文学评论论文发表 | 外国文学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