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评论六十年从冷清到繁荣(4)

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一,社会环境的大转变催生频繁的学术交流。1978年,中宣部在广州召开会议,研究外国文学界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开放方针的部署。山东大学原校长吴富

第一,社会环境的大转变催生频繁的学术交流。1978年,中宣部在广州召开会议,研究外国文学界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开放方针的部署。山东大学原校长吴富恒教授闻风而动,联合北京大学杨周翰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教授、南京大学陈嘉教授和复旦大学杨岂深教授以及社科院外文所和南开大学等高校,发起并成立全国性的美国文学研究会。1979年8月底,该会在烟台成立,揭开了我国美国文学界改革开放的序幕。大会宣读的论文有杨仁敬《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万培德的《海明威小说的艺术特点》和倪受禧的《〈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形象》。杨文认为从亨利到乔登,从逃避非正义战争到甘心献身于反法西斯战争,这是质的飞跃。海明威不仅塑造一个国际主义者的形象乔登,而且刻画西班牙游击队员安索尔莫、妇女彼拉和游击队长艾尔·索多等光辉形象,这在美国小说史上极为罕见。万文则剖析了海明威从俯视、仰视和直视的多角度描绘人物行动的特点以及简洁生动而传神的艺术手法。两篇报告吸引了与会者极大兴趣。倪文引起与会者代表的激烈讨论:圣地亚哥究竟是一个硬汉形象还是一个资产阶级作家对劳动人民加以丑化的形象?经过个别交谈和小组讨论,大家达成共识:要科学地看待海明威及其作品,实事求是,抓住其精神实质,客观评价。与会代表清除左倾思想的影响,决心开创美国文学研究新局面。这是“文革”后全国英文学界学者的第一次盛会,也是拨乱反正、推动美国文学研究的誓师会。大会第一次邀请在山东大学任教的美国戴蒙德教授作了学术报告,开创了对外开放的先例,令人耳目一新。

为纪念海明威去世25周年,1986年1月14日,江苏省翻译协会和作家协会联合在南京大学召开了中美作家和学者的海明威座谈会。在南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芝加哥州立大学詹姆斯·弗兰德教授应邀介绍美国小说研究的新成果。他认为海明威是个“创作大于生活”的作家。他创造了一种来自美国现实生活的独特风格,并成功运用这种风格描写了死亡、失败、迷惘和幻灭的主题。这些内容“大于生活”,比现实生活更广阔,具有史诗般的魅力,因而引起当代作家的共鸣。[12]江苏作协副主席海笑说,中国作家从海明威的小说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特别是对“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一点感触颇深。如果海明威没有亲历一战和西班牙内战,就写不出《永别了,武器》和《战地钟声》。青年作家周梅森深有体会地说,海明威的小说能给人精神力量。他的影响不仅在写作技巧上,还包括精神方面的永恒的影响。老作家梅汝凯则认为,海明威已经走进中国文学。他的现实主义精神与中国的文学传统是相通的。如《老人与海》中对鱼类精细的刻画,与《红楼梦》中人物衣着样式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李景瑞向弗兰德介绍了我国翻译和出版海明威作品的情况,并说明海明威已成为我国读者最喜爱的美国作家之一。

同年6月12日,第二届海明威国际会议在意大利里阿诺市举行。弗兰德在大会发言中多次引用江苏作家们的观点,并高度评价海明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的作家认为他像莎士比亚一样,影响着每个读者。应邀赴会的我国学者杨仁敬在大会上作了《30年代以来海明威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和评论》,受到与会者热烈欢迎。

1986年11月,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委托厦门大学承办“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研讨会。各个年龄阶段的学者欢聚一堂,在厦门大学任教的美国专家凯因教授和斯泰特教授、在山东大学任教的康乃迪教授夫妇以及来自美国的弗兰德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了学术报告。中外学者就海明威小说中的妇女形象、硬汉形象、艺术风格、海明威与电影、海明威与生存主义、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等话题进行热烈讨论。特别有趣的是,与会代表们反复辩论了海明威是不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并形成三种观点:一、前期是,后期不是;二、一生都是;三、一生都不是。大家摆事实讲道理,心平气和地讨论,反复思考,受益匪浅。这种大胆争鸣的气氛是以前难得一见的。

1989年7月21日是海明威90华诞纪念日,北京和桂林相继举行热烈而隆重的学术活动。在北京,7月8日,中国翻译协会和中科院外文所联合召开学术研讨会,董衡巽、冯亦代、陶浩、李文俊和王逢振等在在会上发言,各大报刊也对此加以报道。这与1961年海明威去世时的冷冷清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联合举办了桂林海明威国际学术研讨会。美国海明威学会会长罗伯特·路易斯教授特地发来贺电。他认为这是由美国以外的学者主办的第一次海明威国际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外学者经过讨论,加深了对海明威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关于硬汉形象:美国诗人江肯斯教授认为,“海明威精神”在于面临必然失败时表现出人的尊严。这说明不仅圣地亚哥,还有巴勒斯、亨利都坚持了人的尊严。有的中国学者认为海明威表现的是一种悲而壮的悲剧意识;也有人指出,海明威的硬汉形象实现了人主宰自己,体现人神易位的现代意识;(2)关于海明威塑造的女性形象:有人提出,女性形象是否成功,要看是否反映了那个时代妇女的精神风貌,而不在于是否超越同书中的男性形象。江肯斯教授认为,研究一个作家,首先应该注重他的作品,而不是私生活。海明威生活中轻视妇女,有所流露,但他笔下的妇女形象,一般是健康而美丽的;(3)关于海明威塑造的男性形象:海明威的硬汉形象大都是男性形象,常常受到赞扬。但他们是否十全十美呢?不见得。美国艾默里大学沃伦教授指出:海明威在小说中所描绘的非洲揭示男性的阴暗面——恐惧心理和侵害别人。非洲既是个原始而野蛮的“道德荒原”,又是西方文明人寻找自我的天地。海明威正是想探索作为男子汉的真正含义。以上这些学术研讨会促进了我国学术界的对外开放,推动海明威研究的中外学术交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它标志着上世纪80年代我国海明威研究开始与国际接轨。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网址: http://www.wgwxplzzs.cn/qikandaodu/2021/0223/462.html



上一篇:再说费厄泼赖和党同伐异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
下一篇:听笛人手记印象式评论的杰作

外国文学评论投稿 |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外国文学评论版面费 | 外国文学评论论文发表 | 外国文学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