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评论六十年从冷清到繁荣(5)

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二,海明威作品的大量翻译出版和再版,进一步扩大了海明威的声誉。1949年前,海明威的作品译成中文的仅有《永别了,武器》《战地钟声》和几则短

第二,海明威作品的大量翻译出版和再版,进一步扩大了海明威的声誉。1949年前,海明威的作品译成中文的仅有《永别了,武器》《战地钟声》和几则短篇小说。至“文革”前,《永别了,武器》曾再版。除了1956年译成中文的《老人与海》,其他译本屈指可数。1978年后,情况有了很大改观。197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老人与海》。1980年林疑今译的《永别了,武器》重印。198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北京地质出版社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三种不同的《丧钟为谁而鸣》中译本。同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海明威的遗作《湾流中的岛屿》(1990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又出了不同译本,改名为《岛之恋》)。1983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了冯亦代重译的《第五纵队及其他》。1984年上海译文社出版了《太阳照常升起》。这是该小说的第一个中译本。1985年,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流动的圣节》。同年,三联书店发行了董衡巽编译的《海明威谈创作》。1987年,上海译文社出版了吴劳的《老人与海》新译本。同年,漓江出版社出了董衡巽等译的《老人与海》(赵少伟译)及其他。海明威作品的大量中译本不仅扩大了海明威在我国读者中的影响,而且为中青年学者开展海明威研究提供了方便。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像雨后春笋在文学刊物上大量涌现。1979年《译林》创刊号发表了杨仁敬译的《印第安人营地》。1980年新创刊的《当代外国文学》刊登了杨仁敬译的《雨中的猫》《一个明净的地方》和《暴风雨之后》。1981年以来,《外国文艺》《外国文学》《美国文学》《名作欣赏》和《春风译丛》以及一些原来只发表中国文学作品的大型刊物如《十月》《花城》《作品》《百花洲》和《山花》等也译载了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有的还配上评析文章,帮助读者欣赏。上海译文出版社出了《海明威短篇小说选》。还有几个名篇入选了《美国短篇小说选》(1978年)和《美国短篇小说选译》(1980)。这么多出版社和杂志争先译介海明威的作品的景象是前所未有的。

不仅如此,海明威的书信和传记也受到我国学者的重视。《世界文学》和《译文与评介》等分别选登了董衡巽选译的卡洛斯·贝克编注的《海明威书信选》的部分信件。贝克的另一部权威性力作《海明威的生平故事》也出现了两个中文译本。浙江文艺出版社还出了库尔特·辛格的《海明威传》。1980,中国社科院出版社出了董衡巽主编的《海明威研究》,选译了英美和前苏联学者的海明威评论,有些观点争锋相对,很有意思。这有助于读者拓宽视野,了解国外的学术动态。

第三,学术论文数量大增,质量提高,科研队伍逐渐形成,日益扩大,一代新人在成长。在一系列全国学术会议推动下,海明威研究的学术论文与日俱增,质量不断提高。科研队伍逐渐形成和壮大。除了英文专业的老师和研究生以外,有些高校中文系的老师也踊跃撰稿。1979年刁绍华分别在《文艺百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外国文学研究》和《学习与探索》发表了《海明威和“迷惘的一代”》等4篇文章。1980年《文艺研究》刊载了董衡巽的论文《海明威的艺术风格》。论文指出海明威的文学创作有三大特色:(1)创造性地塑造了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人物形象;(2)塑造了具有坚强不屈性格的人物典型即所谓的“硬汉子”;(3)创造了一种新的散文风格。总的来看,作者比1961年的《海明威浅论》对海明威其人其作有了新认识和新体会,考虑更全面。万培德将他在烟台会议上的发言《海明威小说的艺术手法》加以充实,发表于《文史哲》1980年第2期。这样,对海明威小说的评论将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结合起来就更完整了。

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到1985年,报刊上的海明威评论达60多篇,有的命题相对集中,初步形成了争鸣的气氛。如对《丧钟为谁而鸣》的评论有10多篇,大体有三种看法:(1)它既有优点也有缺点;(2)它是海明威最辉煌的代表作之一。乔登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代表,而是集体主义英雄形象中突出的典型;(3)它是海明威一部失败之作。这种摆事实讲道理、各抒己见的风气是以前所没有的。此外,《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和《老人与海》的评论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意见。

这种争鸣风气推动了国外名家研究成果的引进。比如,1982年《译林》发表了杨仁敬从哈佛大学到普林斯顿大学访问海明威专家卡洛斯·贝克而写的《卡洛斯·贝克教授谈海明威》,介绍了贝克教授对海明威艺术风格、象征主义、人物塑造、思想倾向、对青年作家的影响和美国的研究现状等十二个问题的看法,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一些报刊译介了菲力普·杨的《简论欧尼斯特·海明威的创作》、肯尼斯·罗林的《海明威:暴力在艺术上的运用》、克利恩丁·索恩的《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的模糊形象》和弗·劳伦斯的《海明威的电影化风格》等。董衡巽主编的《海明威研究》出了增订本,介绍了多位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俄罗斯学者对海明威其人其作的评论。书中还有海明威谈创作、海明威创作年表等。这些对我国青年学者和广大读者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网址: http://www.wgwxplzzs.cn/qikandaodu/2021/0223/462.html



上一篇:再说费厄泼赖和党同伐异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
下一篇:听笛人手记印象式评论的杰作

外国文学评论投稿 |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外国文学评论版面费 | 外国文学评论论文发表 | 外国文学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